杜溎(印尼老杜)為《鏡里境外話南洋》作序
我所知道的央媒記者賈老師
□ 杜 溎(印尼老杜)
賈老師是我在印尼十幾年結識不多的央媒記者之一。
初識賈老師,幾乎顛覆了我對央媒記者靚男俊女的印象:中年但不很油膩,相平但很有棱角,寡言但不乏幽默。認識久了才知道,原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,一肚子的學問呢。通讀了一遍賈老師給的本書初稿,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:接地氣。作為一個老印尼,也;燠E于南洋各國。雖然在自媒體上也寫過幾十篇關于印尼的回憶錄,但和賈老師的文章比起來,無論是從視野,還是格局,都不能同日而語,自愧不如。
一直以為,央媒記者都是高大上的人物,寫的都是命題作文,拍的都是鶯歌燕舞,原來只說對了一半,字里行間可以看出,筆者本身還有很多不同凡響的潛質。賈老師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,也為自己的精彩人生留下了重彩。
細讀賈老師一篇篇精文,只言片語中可以體會到,動機和根源雖然大多源于新聞采訪,但如果沒有親身感受,沒有瞬間感動,沒有深切感悟,特別是沒有對新聞工作的熱愛,對南洋各國人民的情懷,以及深厚的文字和攝影功底,是寫不出這些東西來的。
賈老師的文章,畫面感很強,這也是他拍攝技術精湛在文字方面的體現。由于篇幅所限,我所知道的賈老師很多作品還沒有發表出來,忍痛割愛了。建議將來賈老師可以考慮出一本影集,特別是現如今人們越來越懶惰,視覺影像大行其道,估計會更有震撼力。
從某種角度來說,賈老師還是我的救命恩人。在一次赴印尼東部蘇拉威西島某冶煉廠開工典禮儀式途中,我們在機場不期而遇。由于很久沒有見面,賈老師很關心我的健康情況,提示我的臉色不太好,登機時又再三叮囑我盡快回國內進行心臟檢查。結果不久我心臟就出現了狀況,馬上回國得到了醫治和控制。所以人常說“聽人勸吃飽飯”,我這是“聽人勸命沒斷”。
所以,賈老師作為我在印尼過命的朋友,新書即將出版之際誠邀寫序,雖然才疏學淺,從來沒有給人寫過正經東西的我,無論如何也要“破處”寫上幾句,以表感激之情。
賈老師從香港到南洋,一路寫來,筆耕不輟,體現了時間的跨度,地域的廣度,內容的維度,認真的態度和事業的高度,同時也在向人生的下半場過渡。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,引用書中的一段話共勉:一個人的生命只與你自己和你的親人有關。對陌生人來說,你什么都不是。順便說一下,你的朋友也是你的親人,只不過他們是你后天選擇的。 |